人口約1692.6萬。壯族是中国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個民族。主要聚居於廣西壯族自治區、雲南省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,少數人分布在廣東、湖南、貴州、四川等省。使用壯語,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。分南、北兩個方言。南宋時曾在漢字的基礎上創制過土俗字,但不規範。1955年創制了以拉丁字母為基礎的壯文。使用漢文人數較多。壯族人主要從事農業生產,以種植水稻、玉米為主。過去多崇拜自然和多神的原始宗教。唐宋以後,佛教、道教先後傳入壯族地區。近代,基督教、天主教也傳入壯族地區,但影響不大。壯鄉素有“歌海”之稱,被譽為“歌仙”的劉三姐,就是壯族民間歌手的典型代表。每逢農閒、節假日或婚喪嫁娶,壯族地區都會舉行對歌活動,壯人稱之為“歌墟”。尤其在每年三月初三的歌節,男女青年都身穿節日盛裝,對唱山歌,少則數百人,多則上萬人,使美麗的壯鄉成為歌的海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