三巴仔街是澳門最早的石仔街之一。1869年7月26日澳葡政府憲報頒佈街道名錄,該街便榜上有名。不過,現在街上的石仔已不知去向,街面已改成水泥路面。該街北起自風順堂上街與三巴仔橫街交界處,西南到三層樓上街與樂建斜巷交界處。街上有一座教堂、一座寺廟,相互對望,有着獨特的神韻。
該街之得名,乃因該街北面盡頭處,有一組被華人稱為“三巴仔”的建築群──聖若瑟修院大樓及聖堂。三巴仔街,是隨着“三巴仔”的興建而開闢的。
澳門是一個中西文化交匯的地方,不同的文化、宗教在這裏相互接觸,和平相處。這種情景,在三巴仔街尤其明顯。這裏,耶穌與釋迦牟尼比肩而坐、教堂與佛寺相視微笑、修道院與佛學院靜靜對視,修士尼姑,晨鐘暮鼓,任時間流逝,矢志不移。人們說,澳門與別不同,大概說的就是這種巍然不動、包容萬物的胸懷吧?