漁翁街位於花地瑪堂區東南部水塘附近,全長約690米,整體呈直線往東南方延伸,為雙向行車的街道。漁翁街最早見載於1905年的《澳門市街道名冊》。從1889年澳門舊地圖可見,漁翁街所處的位置正是臨海地帶,其得名與漁民、漁業有着密切的關係。其葡文名稱Pescadores也與此對應,意為“漁民、漁翁”。
該街15號與17號樓宇旁,有一座香火不斷的廟宇,這便是漁翁街天后古廟。據載,天后古廟始建於清同治四年(1865年),由於其所在的小山丘原有“馬交石”,故又被稱為“馬交石天后古廟”。澳門格蘭披治大賽車於1954年創辦,利用東望洋跑道進行比賽,一直沿用至今。其中,著名的“漁翁彎”為髮夾彎斜下的致命彎道,其命名正是由於此彎角處於漁翁街之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