巴波沙大馬路位於花地瑪堂區,由青洲大馬路與拱形馬路之間起至關閘廣場止,長約475米,寬約15米,整體呈南北走向,是一條筆直的水泥馬路。該街最早見載於1933年5月27日的《澳門殖民地公報》。
1928年台山發生大火,澳葡政府興建平房安頓災民。時值巴波沙總督當政,故該區被命名為“巴波沙坊”,連接提督馬路與關閘的馬路亦命名為“巴波沙大馬路”。
上世紀80年代末,原來的平房磚屋陸續改建成多座大廈,面貌煥然一新。這些樓宇以商住混合為主,底層開設臨街舖面,多為便利店、藥房和手信店;二層以上則是住宅。嘉翠麗大廈內為社會房屋,政府當局以低廉的租金租予經濟狀況薄弱或有特殊困難的家團。該街是通往關閘的重要通道,人口稠密,商業發達,交通繁忙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