加思欄馬路位於東望洋山東南麓,南端沿着一堵古老的城牆,與南灣大馬路相連。
加思欄馬路的命名時間,可以追溯至1897至1905年之間。“加思欄”是葡語直譯,源自附近一座修道院。後來,“加思欄”被市民所接受,修道院旁的炮台取名為加思欄炮台,花園稱為加思欄花園,街道取名為加思欄馬路,兵營也稱作加思欄兵營。可惜,該修道院在19世紀中期被拆卸。
加思欄炮台及其兵營,對澳門的防衛有着重要的戰略意義。其中,該炮台在擊退荷蘭艦隊的戰爭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。1975年,葡萄牙撤走駐軍,加思欄兵營改為政府保安部辦公地。現為澳門保安部隊事務局辦公大樓、保安司司長辦公室及保安部隊博物館所在地。
加思欄炮台腳下,曾是波光粼粼,浪花拍岸。1873年,修葺“十二月一日城牆”,即加思欄炮台古牆。1931年至1938年為南灣填海期,該工程由華人組成的申達置業公司承包,所填海面,正是加思欄炮台至前政府合署大廈一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