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望洋街,东起高伟乐街和士多鸟拜斯大马路,西至荷兰园大马路、水坑尾街和水井斜巷。
东望洋街筑成於1847至1848年之间,先有葡文名称,后有中文街名,但中葡文街名的意思完全不相干。葡文街名取自亚马留总督的姓名,正式公布於1869年7月16日的澳葡政府宪报,以纪念阿马留总督筑路事迹。中文街名较早见载於1905年的《澳门海外省街道名册》,因该街位於东望洋山山麓,故以此山命名。
阿马留总督在修筑马路过程中,曾激发民愤,最终被村民沈米等人刺杀。东望洋街,位於北城墙水坑尾闸口之外,城墙外为蕉园,内为雀仔园。东望洋街筑成后,加快了周边地区的城市化发展。水坑尾闸门、炮臺、碉堡和城墙渐次被拆毁,蕉园和雀仔园连成一片,园中修筑道路,兴建房屋和市场,成为繁荣的街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