清平新街,又名清平巷、清平直街,因“清平戏院”而得名。
澳门华人曾积极支持和参与孙中山领导的革命事业。1909年,数百位华人在清平戏院集会,举行“华服剪辫会”成立大会。清平戏院也借了剪辫的光,名扬四海。清平戏院是澳门最早的中国戏院。1870年,澳督苏沙拨出深巷仔尾海坦荒地,请王禄父子建造戏院,至1873年正式开幕。1952年以后,戏院逐渐以放映电影为主。1992年,戏院停业废置。
从新马路向南,便来到“清平”系列街道之一的清平街。该街原名“宰牛巷”,因当年的牛房屠场曾设在此街。其后该街逐渐繁华热闹,更名为“清平街”。
昔日,清平系列街道开设多家酒楼食店,戏院经常有粤剧上演,相当繁华。自20世纪80年代起,该街开设饮食、饼店、手信等店铺,成为澳门三大“手信街”之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