石排湾郊野公园

    

石排湾郊野公园位於路环岛西面,北接石矿场,西临石排湾马路,南近路环高顶马路,东至陆军马路,因具有教育、生态学、风景及科学的价值,早在1981年已立法成为保护区,开创本澳自然教育的先河,1984年成为本澳第一个郊野公园。

园中设施宛如一座动植物公园,除了丰富的野生动植物外,药用和趣异植物园都是本澳学校进行生物教学的良好研习场。而土地暨自然博物馆就像一本澳门农业和自然地理的浓缩版,记录着过往的农家生活和本澳的自然生态环境,这些都可以在自然教育径一一验证。

此外还有完备的康乐设施,包括儿童游乐区和公园径,伴随着小朋友一起成长,相信许多人都曾写过石排湾郊野公园游记,在人们的记忆中,它就是欢笑、健康与知识的表徵。另於2011年开放之大熊猫馆及大熊猫资讯中心,为本澳市民提供国宝大熊猫的保育知识。

前往郊野公园可搭乘:公共巴士 15号、21 A、21、25号、26号和26A直接到达公园入口处。自行驱车前往,到路环岛後转右直行石排湾马路,经过和谐圆形地,差不多就到公园的边界了。再往前走一会儿,便是公园正门。

药用植物园
谈到中药,就不能错过药用植物园。对入门的人来说,看过鸡蛋花定过目难忘,而闻过鸡矢藤包你回味无穷。搓叶一闻其臭如鸡屎,但熟制後却可收清热解毒之效。除了五花茶和鸡矢藤糕,二十四味也是居家必备的良药。是哪24种?在这可认识鸭脚皮(鸭脚木的树皮)、岗梅根(梅叶冬青的根)、枇杷叶,光在这里就可以研究老半天,看看解说牌(总共138个),想想自己有无疑难杂症,幻想自己是那嚐百草医百病的神农氏,不禁不由自主的赞叹中华民族千年流传的古老智慧。所谓无用之用是为大用,别看园中那毫不起眼的杂草,可能数年後经实验证明就是能医绝症的灵药呢!天生我材必有用的道理,一点也假不了。看开点天无绝人之路,往前走还有更精彩的正等着您呢!

趣异植物园
没骗您!趣异植物园就在一旁的山坡上,只要往上走,身怀各家各派独门秘绝的武林高手,就活生生的出现在眼前。真的很有趣,最绝的是吃荤的猪笼草和宽苞茅膏菜,专吃小虫子。哦!难不成会飞天遁地?那倒未必,它采取的是以静制动、守株待虫的方式。谈到武器,血滴子、倚天剑和屠龙刀虽厉害,但猪笼草叶片末端特化的猪笼和宽苞茅膏菜似网球拍的叶片,也不能轻视。俗话说:「杀鸡焉用牛刀」。那就对了,捉小虫靠的是诱之以色,诱之以利。猪笼草内壁边布满色彩艳丽的腺体,分泌可口的蜜糖引诱虫子前来,掉落後便插翅难飞。有道是「一失足成千古恨,再回头已百年身」。小虫子成了它们的盘中飧,弥补它们无法从土壤中获取的营养成份,通常它们生长的环境很恶劣,为了生存就练成了这身特异功能,这实在是穷则变,变则通的最好例证。

说到穷,让我们再往上走,一探「穷人的奶油」到底所指何物。它原产中南美洲,果实含有丰富的植物性油脂,可媲美西洋橄榄(olive),所以又称牛油果。这棵树是1996年从葡萄牙漂洋过海,来参加「植物的旅程与葡国航海大发现」的展品。展览结束後,它就在此落地生根,但至今尚未开花结果。我们唯有耐心等待,下回再到此一游时,别忘了顺道探访它,说不定它正步入生命中的另一个阶段,开始繁衍後代。

土地暨自然博物馆
土地暨自然博物馆,为路环岛第一个自然博物馆,是以自然资源和生态保育为主题,由当时的海岛市市政厅筹建,并於1997年3月21日落成啓用。博物馆的两座场馆共有五个展区,分别介绍:澳门自然地理、动物标本、植物标本、仿真红树林,共展出约200多件展品,是市民或游客认识澳门地理、气候、动植物资源和生态功能的教育场所。
 
澳门大熊猫资讯中心
 澳门大熊猫资讯中心位於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,中心楼高二层,设有多功能影视室、展览区、图书角及联网互动区,分别向巿民展示大熊猫生态知识、大熊猫保育知识,是一个向广大巿民宣传及推广保育大熊猫知识的平台,为全澳巿民提供更多接触大自然及认识“国宝”的机会。

自然美小径
看过人工栽培的植物和饲养的动物,也到过土地暨自然博物馆欣赏了制作精致的标本後,要研究自然美,不妨到自然教育径走走。
 
自然教育径全长935公尺,是园中最能展现自然美的小径,也富有人文的历史色彩,由土地暨自然博物馆对面的入口进入,映入眼廉的就是力与石的美感,闲置的巨石爬满了植物,梯阶边的小草正迎风摇曳,告诉您大自然的奥秘。


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下,看见野漆、山乌的红叶就知它们泄漏了冬婆婆的踪迹;看见藤黄檀的黄绿色新叶就知春姑娘来了;看见地衣就知空气清新;看见排遗就知有动物出入;看到蝶舞、听到鸟语、闻到花香,若想知多些,沿途的24个解说站,可以一一介绍绿色毛毛虫、植物八爪鱼、打草惊蛇、食物链、野生动物、岩石等自然美,让您既有外在美,内在也更加美。
 
澳门大熊猫馆
澳门大熊猫馆位於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内,建筑占地约3000平方米,整个建筑利用现有的地形结合建筑的特性进行设计,依山而建,呈扇形的分布。
 
大熊猫馆的外观造型设计以仿自然为主,活动场的围墙以仿山石包裹,营造一个自然山水环绕的大熊猫的活动场地。馆内设有两个面积各约330平方米的室内活动场和两个总面积约600平方米的室外活动场,以供大熊猫活动之用。而为了大熊猫的生活需要,馆内还设有大熊猫的後勤中心,包括兽舍、竹子清洗区、竹子储存库、饲料准备室、饲料储存库、监控区和医疗室等。
 
室内活动场地上覆盖的半透明膜,可以给室内活动场充足的自然光线,减少室内灯光。整个膜的造型似一个贝壳,覆盖着整个大熊猫馆。活动场地设计以贴近大熊猫的自然生活环境作为考虑,重点加强绿化元素,同时加入水池、攀爬木等大熊猫玩乐设施,另外,因应大熊猫喜好较凉爽的环境及物件,室内活动场更特别设有一组自动制冷的人造仿石,让大熊猫在炎热天气下可消暑降温。
 
室内活动场地的旅客参观区设有两条高低分布的观光廊道,可同时接待两批参观的人流,增加接待能力。室外活动场地方面则采用开放式设计,并尽量保留了原有的树木,让大熊猫在合适的天气状况下,到室外环境自由活动,旅客透过大型的强化玻璃观景窗,可直接观赏大熊猫的活动情况。
 
珍稀动物馆
珍稀动物馆位於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大熊猫馆旁,作为珍稀动物的保育场所,展区内共有3个室内活动场和2个室外活动场,为小熊猫和金丝猴提供充足的活动空间,活动场内种有多种植物,贴近自然生活环境,更设有栖木等攀爬设施供珍稀动物锻链身手。
 
爬虫动物区
爬虫动物区位於路环石排湾郊野公园的土地暨自然博物馆中,2019年开始对外开放,区内展出包括由澳门政府截获之非法走私入境本澳的动物,当中部分物种更为《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》(CITES)附录所列物种。为使检获得的爬虫类动物得到良好照料,本署於石排湾郊野公园内增设临时场馆作饲养及展示,区内展示守宫、球蟒、墨西哥刺尾鬣蜥等爬虫类动物并配以教育资讯,引导参观者深入认识爬虫类动物。
 
动物饲养区
园区内饲养着灵长类动物、鸟类和牛,是本澳市民和游客享受休憩和认识动物保育的场所。

地址 :
路环石排湾马路
开放时间 :
06:00-22:00
电话 :
2833 7676
地图连结 :
注意事项 :